010-83528568
新闻中心 > 媒体关注 >

五方协同新高度,科苑隆定义楼宇安全

2025-10-24

某商业综合体的监控中心大屏上,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正在上演:3 号电梯突发困人,系统自动触发五方协同机制 —— 轿厢内的安抚语音同步响起,物业终端显示实时定位,维保人员的手机收到带故障代码的派单,保安巡逻车的导航自动切换至救援路线,监控室的画面聚焦轿厢内部。从困人发生到救援人员抵达,全程仅用 4 分 17 秒。

这场行云流水的救援,标志着楼宇安全进入五方协同的新维度。科苑隆用技术重新定义了安全的内涵:不再是孤立的设备或单一的响应,而是 “轿厢、机房、物业、监控、救援站” 五方形成的有机整体,让安全从 “被动应对” 跃升为 “主动防控” 的新高度。

26-1

传统安全模式的 “协同断层”

提起楼宇安全事故,物业经理老王的办公柜里锁着一叠整改通知书。最让他痛心的是 2022 年的那次电梯困人事件:业主按下求助键后,对讲机里只有断断续续的杂音。物业人员逐层排查电梯位置,等找到被困者时已过去 23 分钟,期间监控室与维保公司的电话还因占线中断过三次。

这种 “协同断层” 源于传统安全模式的先天缺陷。沟通链路的 “单线程” 让信息传递像传接力棒,电梯困人时,求救信号需经过轿厢→物业→维保→保安四个环节,每个环节都可能因人为失误断裂。某小区的救援记录显示,一次困人事件中,因物业值班员记错楼层,导致维保人员在 18 层和 28 层之间白跑两趟。

更严重的是责任边界模糊。电梯故障发生后,物业说 “维保不到位”,维保指责 “物业使用不当”,监控室强调 “信号有干扰”,最终形成 “谁都有责任,谁都不担责” 的僵局。某医院的后勤档案里记录着这样的案例:手术电梯因门机故障延误器械运送,各部门争论三天仍未厘清责任,最后不了了之。

某智慧建筑研究院的报告显示,传统安全模式下,43% 的救援延误源于协同不畅,27% 的事故升级因责任推诿导致。“我们不是没有安全设备,是设备之间各不相通,像五根散落的筷子,凑不成一双能用的筷子,” 一位消防专家的比喻直指要害。

26-2

五方协同的 “安全新范式”

科苑隆创造的协同新高度,本质是构建了 “信息共享、行动同步、责任清晰” 的安全生态。这套通过新国标认证的智能系统,用三项突破性技术重新定义楼宇安全。

分布式协同架构打破了部门壁垒。与传统系统的 “点对点” 通信不同,科苑隆让五方节点处于平等互联的网络中,任何一方的信息都能实时同步到其他四方。在某超高层住宅项目,电梯出现异常振动时,机房的实时数据、物业的巡检记录、监控的历史画面会同时呈现在维保终端,“以前要跑三个地方查资料,现在打开系统就一目了然,” 工程师的话道出效率提升的关键。

智能决策中枢实现了响应升级。系统内置的算法能分析 12 类运行参数,识别 37 种故障前兆,自动生成协同方案:住宅电梯困人时,优先调度驻场保安和社区医生;医院手术电梯故障则同步通知手术室调整流程。某妇幼保健院的实践显示,这种智能协同让救援效率提升 210%,“系统会告诉我们‘该谁动、怎么动、动哪里’,不用再开会协调,” 后勤主任说。

全链路存证技术更厘清了责任边界。每次协同操作都会形成不可篡改的电子档案,包括通话录音、操作记录、数据变化等,某小区的电梯纠纷中,系统调取的派单时间戳和维保轨迹,15 分钟就明确了责任方,“以前调解要开三次会,现在看系统记录就一目了然,” 物业经理的话凸显价值。

26-3

不同场景的 “安全新定义”

楼宇场景的多样性,要求安全定义必须因地制宜。科苑隆的智慧在于让五方协同在不同场景绽放独特价值。

住宅小区的安全新定义是 “人文守护”。科苑隆为老年社区定制的 “亲情协同” 模式,将五方协同延伸至家庭维度:电梯困人时,除常规响应外,系统会自动联系老人子女,同步推送健康档案。上海某小区的实践显示,这种协同让独居老人的救援满意度达 98%,“上次我妈被困,不仅物业来得快,我在单位也能通过系统看到救援进度,” 业主的反馈道出安心。

医院场景的安全新定义聚焦 “生命时速”。系统与医院 HIS 系统深度联动,当手术电梯故障时,五方协同会携带完整医疗信息:“3 号手术室心脏搭桥手术,器械延误已达 2 分钟,备用电梯预计 4 分钟后可用。” 武汉某三甲医院的数据显示,这种协同让医疗相关电梯故障的影响范围缩小 72%,“我们不再需要追问‘是什么手术’‘急不急’,系统会把关键信息一次性推过来,” 护士长说。

商业楼宇的安全新定义则强调 “运营韧性”。某 CBD 写字楼的五方协同系统与租户管理系统对接,电梯故障时会自动计算影响范围:“受影响的 18 层有 3 家公司,其中 A 公司下午 2 点有重要会议。” 物业据此提前协调备用电梯,让运营损失减少 68%,“安全不仅是不出事,更是出事时能把影响降到最小,” 运营总监的理解很深刻。

26-4

安全新高度的价值证明

那些关于安全新高度的故事,藏在用户的日常反馈里。深圳某小区的业主论坛上,有个热帖叫 “电梯里的安全感”:楼主被困时,不仅听到物业的安抚,还通过轿厢屏幕看到保安跑过来的实时画面,“那种五方联动的感觉,就像被一张安全网稳稳托住。”

一线工作人员的体验更直观。保安小李的巡逻路线被系统优化后,“以前像无头苍蝇乱撞,现在系统会告诉我‘8 号楼电梯有异响,重点检查’,效率高多了。” 维保工程师王师傅的工具箱变轻了,“系统会把故障点、需要带的配件型号全推过来,就像有个团队在背后支持,心里特别有底。”

更深远的改变在于行业标准的提升。某地产协会将科苑隆的五方协同模式纳入《智慧楼宇安全标准》,其中 “协同响应时间≤5 分钟”“信息同步率≥98%” 等指标,正在成为新的行业标杆。“科苑隆让我们明白,楼宇安全不是比谁的设备好,而是比谁的协同强,” 协会秘书长的评价道出行业变革的核心。

在科苑隆的实验室里,工程师们仍在突破协同的边界:测试 AI 通过语音情绪判断紧急程度,研发 AR 技术实现远程协同指导,尝试与城市应急系统对接形成更大范围的安全网。这些探索指向同一个未来 —— 当五方协同融入城市安全大网络,楼宇安全将进入 “未雨绸缪” 的全新境界。

科苑隆定义的楼宇安全新高度,终将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确信:无论遇到什么意外,都不是一个人在面对,而是五方乃至更多力量的协同守护。这,就是安全最本真的模样。

(咨询热线:010-83528568 官网:www.keyuanlong.com.cn)

200